中國-巴基斯坦農業合作與展望研討會截屏
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0日訊(記者 劉其瑜)11月19日,巴基斯坦國家食品安全和研究部部長賽義德·法哈爾·伊瑪姆在參加“中國-巴基斯坦農業合作與展望”研討會時表示,中巴經濟走廊是巴基斯坦農業的助推器,希望中巴兩國未來繼續深化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,實現共贏。
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、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指導,中國經濟網、巴基斯坦和平與外交研究所、巴基斯坦論壇快報聯合主辦。
巴基斯坦國家食品安全及研究部部長賽義德·法哈爾·伊瑪目發言
賽義德·法哈爾·伊瑪目部長肯定了中巴經濟走廊對巴農業領域的促進作用。他表示,中巴經濟走廊已進入充實、拓展的新階段,作為中巴兩國新的合作重點,農業領域大有可為。他強調,走廊項目不僅是巴工業的助推器,也是巴農業的助推器。走廊框架下的公路網將為巴農民創造更多機會,巴農業生產潛力巨大。他希望未來兩國在灌溉、作物育種和生產、動植物疫病防控、農業機械化、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。
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致辭
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表示,當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已進入第二階段,建議中巴兩國在全方位農業交流、農業合作規劃及現有項目實施、巴農產品輸華、農業企業合作方面繼續推進合作。“中方愿同巴方加強溝通協調,推進雙方盡快完成檢驗檢疫程序,早日實現櫻桃、洋蔥和馬鈴薯等農產品對華出口;同時積極推進口蹄疫免疫無疫區建設,幫助巴方盡快實現牛羊肉制品進入中國市場。”
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·哈克致辭。 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 王巖攝
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·哈克在發言中介紹,農業對巴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約為18.5%,農業就業人數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0%以上。對于巴基斯坦而言,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當務之急。哈克說,中國扶貧成就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,中方將扶貧事業與農業發展相結合的模式,尤其是在農產品品牌化、市場化方面的經驗可為巴基斯坦農業發展提供范例。
從種業、農產品加工、農業投資細分領域看,中巴農業合作空間十分廣闊。
在被稱為農業“芯片”的種業領域,中巴合作目前已斬獲不少成果,兩國種子市場合作未來可期。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張琴在研討會上表示,自2007年中國雜交水稻品種在巴基斯坦上市以來,中國累計輸出雜交水稻8000多萬公斤,累計覆蓋栽培面積500多萬公頃。巴基斯坦農業研究理事會(PARC)主席穆罕默德·阿澤姆·汗(Muhammad Azeem Khan)說,未來,兩國將在雜交種子生產、作物改良、作物生產和管理技術、種子生產機械等方面開展合作。而在棉花種子方面,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分子生物學中心主任張銳認為,中巴棉花種植面積相當、產量差異明顯,巴棉花產量提升空間巨大,中方愿同巴方分享先進的棉花生物育種技術、棉花種子生產技術等。此外,作為重要創匯產品,擁有較長價值鏈的棉花產業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。
巴基斯坦農產品加工業在中巴經濟走廊的推動下也迎來發展機遇。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分析,巴基斯坦勞動密集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潛力較大。未來兩國可集中在糧食、畜產品、蔬菜等農產品初加工以及產品的多樣化供給方面進行合作。
巴農業投資環境是中企近年關注的另一焦點。巴基斯坦國民議會外事委員會主席伊赫桑·烏拉·蒂瓦納(Ehsan Ullah Tiwana)表示,疫情以來,農業是巴國內唯一實現短暫增長的部門。巴基斯坦投資委員會常秘法麗娜·馬扎爾(Fareena Mazhar)認為,中國在農業機械化、水利方面有巨大優勢,兩國合作潛力巨大。隨著《中巴自貿協定》進入第二階段,巴投資委員會已起草相關框架,旨在進一步加強兩國在農業和食品加工方面的合作。
(責任編輯:段常穎)